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科技小院:“治学问”对接“解民生”

2024-02-18 09:26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孙文豪

2022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青年教师金可默鼓起勇气,敲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的办公室门:“张老师,我想挑战一下自己,去科技小院待上3个月。”

“3个月可不行,一年里至少要待半年,你能吗?”金可默回忆,面对张院士的要求,她当即答应下来,但没想到的是,过去一年里,自己在科技小院一干就是330天。

来科技小院,与金可默最初的职业规划并不相符。“我之前认为,做基础研究,就得坐冷板凳,在实验室里‘熬论文’。”在张院士反复鼓励下,她决定来到云南大理的古生村科技小院。

2021年,张福锁带领全国50多名学者,深入调研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发现洱海污染来源不清、农田土壤氮磷盈余过高、种植业产值不高,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顾此失彼。

次年,古生村科技小院揭牌。小院头等大事,就是弄清楚洱海流域的污染来源。在精准控污的基础上,建立高产值农业体系,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协同。

“来科技小院,免不了自找苦吃。”面源污染小院队长汤博文说,有时凌晨5点下起了雨,几位同学眯着眼冲出小院,扎进雨中。“雨下得越大,我们越要抓紧取样,这样才能从径流中了解污染物的真实构成。”为了彻底摸清污染源,小院的学生们还会分批出动,从村里的大小垃圾桶中取样。“有些游客非常诧异,没想到大学生、研究生还翻垃圾桶呢?”

“不在村里驻扎,是没法开展田间地头的科研工作的。”金可默告诉半月谈记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终于初步摸清古生村等洱海流域的污染来源。“这里土壤原本有机质含量就很高,达8%。一些农户为了增收大量用化肥,但富余的有机质农作物来不及吸收,被水冲入洱海,形成污染。”

古生村科技小院 

让农民理解少量使用化肥还能高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张院士说,老百姓不信任你,所有的技术都没法落地。”金可默意识到,光说不行,必须埋头苦干。经过一番摸索,师生们研制出绿色智能肥,克制使用少量有机质作为启动肥,降低肥料成本的同时实现有效控污、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

“我们村的李书记种玉米最厉害,你的玉米种得比我们李书记还好。”看到试验田里长势喜人的玉米,农民不吝赞美。学生们表示,接下来一年的工作非常关键,他们希望能在古生村实现定量配肥,以切实的科研成果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地方政府政策出台落地。

2024年1月,古生村科技小院从全国26个省份20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与其他4支队伍一起,夺得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之“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一等奖。

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15年前,张福锁和他的团队在河北曲周白寨村首创科技小院,如今,这一模式已拓展至全国31个省份的千余个村庄。

提高小麦籽粒锌硒含量,有效预防地方病的陕西永寿小麦科技小院;与“土专家”合作,利用人才传帮带推动技术普及的丹棱桔橙科技小院;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技术的广西兴宁富凤鸡科技小院……本次大赛的决赛队伍中,不少科技小院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说:“未来的科技小院,不但要对接小农户,还要与现代产业、现代企业合作。”从科技小院中孕育而出的丹棱橘橙、平和蜜柚、陕西眉县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拼多多都在平台资源上给予积极关注和扶持。

“院士谋策农桑与技艺,学人试锄邑里变科场。”古生村科技小院门口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科技小院拆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我们来破开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拼多多连续两届支持科技小院大赛,未来也期待更多企业加入进来,坚持长期主义,让‘治学问’更好地‘解民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