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十万亩盐碱地变良田

2024-07-31 09:08
来源:半月谈网

盛夏时节,山东潍坊昌邑市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的农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已经起身。一阵风吹过,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招展。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把这片沃野良田与荒草丛生的盐碱地联系起来。

曾经,这里的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守着风沙漫天的盐碱地发愁。柳疃镇地处渤海莱州湾畔,由于靠海较近,地下咸水多,田地“近乎撂荒”,被称为昌邑的“北大荒”。“那时地里盐碱度高,周边没有可用的淡水,撒下种子就盼着下雨。”柳疃镇刘家车道村村民刘朋来说。

为开发利用这片盐碱地,在外经商的孙德东2015年回乡建立青阜农业综合体:流转土地、购买农机、铺设管道引来潍河水、利用废旧湾塘蓄水……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综合体着力打造“海绵村庄”和“海绵农田”,在广袤田野中建设大大小小的水库湾塘数十个,把附近村庄和田野沟渠中的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综合蓄水能力达600万立方米。

道路旁的池塘里荷叶铺展,几条小鱼躲在叶子下。孙德东介绍,这几年他们在池塘里种植莲藕、荷花等水生植物,放养鱼苗、龙虾,发展休闲垂钓和亲子教育,在保证水域收益的基础上增加观赏性和体验性,吸引城市家庭前来休闲游玩。

综合体还先后与国家、省、市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组建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站、病虫害监测站,组建由多名专家参与的科技研发团队,通过深翻压碱、提取地下卤水等方式,降低土壤盐碱含量,并种植苜蓿、棉花等耐盐碱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盐碱。

经过治理,重盐碱地块土壤含盐量从10‰以上降到1.7‰以下。青阜农业综合体从2016年开始进行集约化种植,大力推行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逐渐吸引当地村民参与土地流转。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属的前提下,综合体采取“全托”和“半托”的方式对一些农户的土地进行托管服务。

“目前流转和托管了10万亩盐碱地,一年两季,小麦玉米轮种,亩产从不足500斤跃升至2000余斤。”孙德东说,盐碱地稳产增收,种子是关键。

在柳疃镇青阜村的田间地头,半月谈记者看到,不少地块里插着不同颜色的小牌。“那是我们与高校院所合作搞的试验田,牌子是做标识用的。”青阜村党支部书记孙广洲说,为找到具备高产、高抗逆、耐盐碱、耐干旱等特性的优良品种,各种种子被放到地里试验。目前,已经试种1600多种小麦品种,选育出20多个优质农作物品种。

图片

6月上旬,收割机在青阜农业综合体的麦田里收割小麦

在青阜农业综合体的一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点,田间高倍变焦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监测。走进青阜农业综合体大数据智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土壤墒情、温湿度等各项田间数据。孙德东说,通过分析研判收集来的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及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还能实现高效节水。“综合使用滴灌、微喷等技术,靶向灌溉,哪里缺水就浇哪。”

如今,这片盐碱地已经变成大粮仓,今年青阜农业综合体麦田平均亩产达1200斤。

记者手记:我国盐碱地面积约为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这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资源。利用好这些土地,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这些年,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治理利用盐碱地的思路逐渐丰富,各地实践愈发生动多样。如今,盐碱地上不只产粮食,科研人员正在培育耐盐碱中草药、牧草、林果等特色作物,发展适应不同盐碱梯度的植物新品种。把作物选好,措施用好,昔日不毛之地也可以做到养地和用地有机结合,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半月谈记者:邵琨 /编辑:姜磊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