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办有温度的教育 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2023-04-26 15:43
来源:半月谈网

办有温度的教育 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北京市八一学校祝望北老师育人实践特色研讨会

为有效培养“四有”好老师,挖掘提炼鲜活德育经验,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做好“四个引路人”,立志成为“大先生”,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2023年4月26日上午,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指导,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协办,北京市八一学校承办的“办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北京市八一学校祝望北育人实践特色研讨会”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荣臻礼堂胜利召开。活动汇聚国内教育专家,以“爱国三问”与“教育三问”的思考与回答为总纲,以八一学校有温度的国际化办学实践为载体,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同探讨新时代学校办学思想和实践模式,让“大思政课”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只有读懂中国,才能拥有未来。八一学校国际部师生们,为大家带来钢琴伴奏、诗朗诵《我爱你,中国》。

在琅琅诵诗声的余音绕梁中,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主管副校长祝望北育人实践特色研讨会拉开序幕。由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德育科陈文远科长代王方书记致开幕辞。他向大会的成功举办表达了衷心地祝贺。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独立部分进行阐述,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重要部署。

北京市八一学校沈军校长致欢迎辞。他强调,对德育教育的探讨和实践要符合时代发展方向,要满足国家对于新时代青年培养的需求,也要立足本土和实际发挥出特色。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在祝望北老师的引领下,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贯彻实施中,带着对“爱国三问”与“教育三问”的不断追问与深入思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融合中西教育精华,融入教育者应有的情怀与大爱,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之路:办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温度的中国人!

回首来路 友校来贺

自2013年成立以来,八一国际部在国际教育发展的浪潮之中上下求索,颠簸向前,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国际教育道路。大家在现场观看八一学校国际部的宣传片《温暖的学校》,一起了解八一学校国际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学校是成长的乐园,学校是生活的天地,学校是温馨的家园。”八一学校国际部强调“为每一个孩子负责”,推进、落实“一体两翼”战略,与海外名校深化合作,建立大学同盟。为了祝贺本次研讨会顺利召开,“一体两翼”合作三方——美国加州橘郡教育委员会、英国爱丁堡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分别发来祝福视频。这既是对八一学校国际部办学成绩的肯定,又见证了双方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表明八一学校国际在“一体两翼”战略框架下,国际化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八一学校国际部秉持“为每一学生负责”的办学精神,就是为学校负责,为每一个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负责。

课程展示 丰盈心灵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徐秋妮老师上场为大家介绍两节展示课。第一节是一堂物理课。在这节课上,徐锐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了“引力波”的奥秘。这些微妙的时空涟漪是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块拼图,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时代。面对前沿科学,各国竞相启动研究计划,并展开抢人大战。人才是我们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畅所欲言,在困惑中深化思考,在论辩中坚定信念。两位同学把归国的坚定信念排演成一幕情景剧:

“我想要重要的科研成功诞生在祖国大地上”

“家乡的大地上才能结出我们想要的果实”,这就是“祖国的引力”。

受情景剧的感染,同学们各抒己见。

“我愿做李四光,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我愿做华罗庚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良缘虽好,不是久留之地。”

“我愿做钱学森,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徐锐老师不仅在物理的知识层面授业解惑,而且注重传道,在真实情境中引领学生做一名有温度的中国人。

升学指导展示课则是启迪孩子们从过往中寻找自我,探索未来。升学指导课是国际部的特色课程。课前,宋佳佳老师已经带领学生们绘制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人生时间树”。现在,她将在课堂上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以便为未来的升学与职业规划做好准备,遇见更好的自己。通过不同的“人生时间树”,我们看见了孩子们丰富的人生履历,有热爱辩论,带领团队刷新世界排名的张家悦;有热衷公益活动,前往非洲纳米比亚做志愿服务的田思垚;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广泛学习书法、美术、剪纸等传统技艺的郭子语。“积极”“有领导力”“善良”“有责任心”“自信”“一致性”,师生们纷纷出言建策,为他们勾勒品格特质,绘制独特的人物肖像。

这节微像是日常教学中的横截面,课程的起点基于分阶段的职业生涯测评结果,以及学生与升学指导一对一约谈的前期建议,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持久而密切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践行6C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探索内心,激发潜能,发挥优势,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润物无声 温暖教育

立德树人,不能坐而论道,只能靠润物无声。温度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智慧。如何办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国家特约督导员、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主管副校长祝望北老师上台,以“办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国家情怀的时代新人”为题,分享了他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以及如何做一个温暖教育的点灯人。

1935年7月,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秘密达成。华北局势危殆,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9月17日,创立南开大学的首任校长张伯苓在始业式上,面向新老同学,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那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民族自强图存的新希望。“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三问三答之后,南开师生群情激昂,热血沸腾。这三问,一问民族血脉,二问家国情怀,三问责任担当,实质都是在追问教育要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今天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验,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斗争,人生阅历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比以往更加注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历史,把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传统文化认同与社会主义认同结合起来,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新时代,我国学校教育应落实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初心;育人两为;育人三问;“四有好老师”与“四个引路人”。其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初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强调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道德品质,“树人”则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育人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育人三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最后,做“四有好老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四个引路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百余年前,首批留美幼童在登船前,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宣誓:“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学成以后,他们义无反顾地重投祖国母亲的怀抱。国际部坚持立德树人,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让他们在这片热土扎下“中国根”,凝成“中国魂”。当他们走出国门,在开眼看世界的同时,就能自觉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并且致力于,让世界青年了解立体、全面的中国。总之,我们就是要培养“送得出去、收得回来”,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真正的“中国人”。

带着对“爱国三问”和“教育三问”的深刻理解和反思,我们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用实际行动书写我们的答案: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胸怀八一精神,拥有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怀大爱,坚持学业报国理想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将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学生,培养成幸福有温度的中国人。“幸福”,是指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创造幸福的能力与素养;“有温度”,是指学生心怀大爱,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校、爱环境、爱国、爱地球;“中国人”,是指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树立学业报国的理想。温度使美德出自内心,美德使教育充满温暖,教育让梦想温暖家国!

回答好“教育三问”,立德是根本。第一问,培养什么人,问的是教育目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第二问,怎样培养人,问的是教育的方法论。我们认为,中西融合是解决之道。熔铸中国心,培养6C核心素养为重要途径,在实践探索中寻求答案。第三问,为谁培养人,问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作为教育者,立意要高,才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落地要实,才能真正履行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美德不能是无源之水,学生的家国情怀不能是无根之木。只有从“爱一人”开始,推而广之,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才能爱家、爱党、爱国。“爱”不是空中楼阁,它扎根于日常,要从点滴温情中汲取养分,最终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因此,我们以“四有好老师”与“四个引路人”为标准,培养“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健壮的而非体弱的”新时代“新青年”。 逐梦正青春,奋进正当时。“办有温度的教育 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我们始终在路上,让我们的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专家点评 共向未来

中国教育学会赵应生副秘书长指出,八一学校是一所有着红色基因,根植红色文化的公办高中。它在国际化办学的探索中,展现出国际化教育应有的状态,那就是: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培养幸福有温度的中国人。首先,做德育很难,很容易沦为道德教条与权威说教。但是,在祝望北老师的带领下,八一学校国际部的师生把“立德树人”真正落到了实处。其次,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走向未来,必须要有国际视野。但是,面对走国际化升学之路的孩子们,要怎么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走出去之后,还会回来吗?八一学校国际为大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他们在做好国际教育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很好地回答了“爱国三问”与“教育三问”,落实了“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崇高使命。最后,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要让德育发挥引擎作用。德育是五育之首,能够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理解学习的价值,增强学习的动力;能够塑造良好的学风、师风与教风,缔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养成人格健全。因此,八一学校国际部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个性化德育探索,为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很好的思考、借鉴与路径。

中共中央党校二级教授、编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学侠强调,立德树人,事关国家的百年大计,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在“教育三问”中,回答“培养什么人”与“为谁培养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培养人”,也就是实践与落实。如果把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理论落到实处?我认为离不开学校、教师的努力。在听会期间,我的耳边始终回响着“送得出去,收得回来”这八个字,想起孩子们高呼“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一幕。培养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这是八一学校国际部交出的答卷,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原副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林仕梁表示,祝望北老师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胸怀家国,心有大爱的国际化办学实践经验,让我们对“立德树人”的德育根本任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祝校长的引领下,八一国际部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国际教育之路,通过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和掷地有声的落地实施,带领拥有学业报国理想的青年教师,用他们大好的青春和智慧,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多扎实的、切合实际的、创新的、有温度的教育实践,为祖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胸怀之宽广、理想之远大,眼界之高远,令人敬佩。站在新的历史时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八一国际部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国际形势?想要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和更深远的发展?我们的国际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培养模式是否能够应对时代的追问和挑战?需要我们继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给出坚定的答案。而我们的答案是否能够更加普及推广到更多的教育主体,为他们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从而推动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掀起学业报国的浪潮,重构未来中国的人才结构,真正让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建设新时代的祖国,这必将是一份值得八一国际部努力奋斗的伟大事业,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三位专家精彩点评之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大会主持人谢春风总结道:“选择祝望北老师,是我们在考察二十多年后所做的慎重选择。很欣慰能看到立德树人的理念,能在八一学校国际部开花结果。‘送得出去,收得回来’是他们在实践中得出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回答。把学生送得有多远,与祖国的心贴得有多近,只有在场的师生能够回答。办有温度的教育,需要温暖的课堂,有温度的老师,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更需要温暖的家校关系。今天,我们与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的师生、家长齐聚一堂,本身也是一堂温暖的‘大思政课’。”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位一体”的表述中,“教育强国”是基础性,战略性的。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需要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期待我们未来能看到更多有温度的教育,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文/ 八一学校融媒体工作室

图/东方浩景摄影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