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路径探析
(北京联合大学 党委副书记 李德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回答了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既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又是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高校应进一步厘清实践路径。
1.把握主线: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高校要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败斗争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服务”,坚持“四个面向”。
抓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这是高校的根本性制度设计,是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高校党委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同时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将“两个维护”有效践行于高校党的建设始终,落实到高校办学治校各领域各方面,加强督查问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要求在学校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制度保证。
2.坚定思想维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让红色基因在高校赓续传承。
要坚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阐释,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要坚持及时跟进学、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完善校党委理论中心组——二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党支部“三级联动”学习机制,教育引导师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同时,高校要发挥自身理论研究优势,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以高标准打造“思政金课”,同时,创新课程思政,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充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育人中。
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政治方向,核心是德育,本质是意识形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到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快构建高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感召力。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贯通融入治校理教各方面、全过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强化“一岗双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细落小,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环环拧紧责任链条。加强工作理念、方法、手段创新,加强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主流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严格落实阵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度,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导向和治理把关,加强论文及出版物管理,有效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
3.织密组织维度:建强高校各级党组织
我们党的优势在于严密的组织体系,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要着力依靠各级党组织,找准各级组织功能定位,建强组织,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动力。
学校党委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持续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崇尚真理的学术生态、和谐美丽的宜学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建强“两个坚强阵地”的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引领师生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院系党委要履行政治责任,强化政治功能。院系党委要围绕“履行政治责任”,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发挥政治把关作用,优化和理顺学院治理体系;基层党支部围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和规范“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对支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制定院系党委责任和权力清单,通过年度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以及校内巡视巡察等形式,对院系党委履职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
赋能支部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党支部是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也是党在高校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要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彰显党组织政治功能。坚持分类指导,高校党支部有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管理机关党支部、工勤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等不同类型,对于每种类型的党支部和党员,指导要有所侧重,更加精准,不能“一刀切”,比如针对学生党支部,就要侧重其在学生中引导“比理想、比成才”,对于教师党支部,则应侧重其在教师中引导“比育人、比成果”。抓好党支部书记这个群体,对于学生支部书记,加大培训力度;对于教师支部书记,开展“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教师党员培养成党支部书记。要引导党支部创新性开展工作,不断增强支部工作对党员和师生的吸引力,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支部建设质效,打造“智慧党支部”。
4.打造干部维度: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
事业发展,关键在于人,要抓住干部队伍这个“关键少数”,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服务师生”的干部队伍,成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高校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至关重要。
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所有能力之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高校领导干部,既要用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来校对,又要用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来衡量,要始终把政治能力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干部的评价,要看是否能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与党同心同德,用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围绕事业发展选人用人。要用懂政治的教育家、懂教育的政治家为标尺,来衡量和检验干部队伍。对于高校来说,既要注重从优秀学者中发现选拔领导干部,又要注重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抓好“双肩挑”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两支队伍,保持“双肩挑”干部队伍合理规模比例,利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保持一池活水。坚持对干部的严管厚爱,克服“象牙塔内的干部可以宽松一些”的想法,教育引导干部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5.集聚人才维度:汇聚爱国奉献奋斗的优秀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要把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起来。高校是智力和人才汇聚之地,是教育、科技、人才交汇处,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在汇聚爱国奉献奋斗的优秀人才队伍,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上做出更大贡献。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坚持党管人才,学校党委着力好人才规划、人才政策、人才条件保障,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系等顶层设计内容,抓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形成的吸引人才战略“窗口期”,构建“引”“立”“留”“长”的工作机制,使人才要引得进来,要能立起来,要留得住,还要长得好。
打造心怀“国之大者”的教师队伍。坚持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切实强化高校师德师风,以体系化、系统化思维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铸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信仰。
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破五唯”,更要“立新标”,构建广大教师内心认可和认同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从而推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传导到人才培养环节,激励教师将学术研究能力向学生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培育能力的高效转化。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评价、科技奖项回归激励创新的本质,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把精力用在科研探索上。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深化科研经费的编制、使用、调剂等方面的自主权下放,改进科研经费报销管理方式,让数字化信息多跑路。构筑助推人才发展的多元化人员聘用机制,实施“预长专”聘任制度,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人才,建立面向高层次人才等人员的灵活聘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