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是时候重新思考算法了

2024-05-30 14:40
来源:中国网财经

计算机科学中曾经一个极为冷门生僻的词汇,最近却又一次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随着以郭有才为代表的草根网红走红,随之出现的一些追逐流量的跟风视频也引发了大家关注。很多人认为这是算法推荐造就的网红效应,一时间对于算法推荐导向和可能产生的外部影响的讨论也重新开始出现。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这句经典预言也常常被用来形容当下的短视频时代网红频出。能够看到,今天的网红绝大多数确实都是普通人,但他们的走红往往是因为精准的表达了一部分群体的所思所想,引发了群体的共鸣,甚至提供了相当的情绪价值。以最近爆火的“王妈”为例,尽管后来被网友曝光塌房,但不能否认的是,她此前的快速走红,并非是因为算法的推荐有多强大,恰恰是因为她的视频直击打工人的精神“靶点”,这才引发了网络的关注。

再早一点,疯狂小杨哥的爆火,同样也不是因为算法赋予了他多少能力,正是因为他们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戏剧反转故事能够极大拉近网友的好感,这才使得他不断走红乃至成为直播界的带货天王之一。

网红和算法,本质上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事实上从过去多年的网红走红历史上来看,算法扮演的恰恰是让更多普通人被看见的角色。

但是,自互联网内容开始采用算法推荐机制展现给用户之后,这些年来从公众到学术界还是出现了多轮的讨论。特别是对于作为技术手段的算法,也出现了一些的争议。

本质上算法是“以数学方式或者计算机代码表达的意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用数学公式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就体现了算法思维。到了数字化乃至是AI引爆的智能化时代,算法存在的主要原因,还是帮助用户解决信息过载、提升阅读效率。

不夸张的说,面对每天被创造的海量的信息,如果没有作为工具的算法加持,我们可能将无所适从,并终将迷失在信息极大冗余的洪流之中。算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实现信息找人,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精准的分发,提升信息获取效率,也帮助用户减少因浏览大量无效数据而造成的时间、精力浪费。

而对于信息茧房问题,学界并未有定论。事实上,个人阅读信息“偏食”、“挑食”的现象,无论是在传统纸媒或门户网站时代都有可能存在,并非是智能算法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才有的问题。相反,一个好的算法,应该是能根据用户阅读的习惯推荐相关内容。这样不仅不会造成信息茧房效应,反而可能根据内容中的关键信息提供相关的延展知识点,形成一个衍生的知识网络,进一步拓展读者的阅读面。

也正因此,当下在讨论算法会造就偏见时,亟需打破的恰恰是对于算法的偏见。工具本身并不具有主观偏好,也无法影响人们的喜好,如何更好的使用它、优化它,引导“算法向善”才应当是我们当下应对信息过载的当务之急。科学尚且被认为是双刃剑,对于算法,更理智的态度还是应该回归到我们对于技术应用的引导上来。

当下,对算法确实存在非常明显的污名化的倾向。但目前更重要的不是深陷技术带来的恐惧和焦虑,而是需要重新思考算法究竟在互联网生态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一场对于算法的祛魅,只有打破对于算法的偏见,我们才能真正看见更大的世界。

(作者边际 系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