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汉文化,不止“活”在博物馆

2024-07-30 16:24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吴琼 余伟婷

在社交媒体上的江苏徐州旅游攻略中,来徐州逛博物馆已成必打卡项目,人们都想一览金缕玉衣、双联玉管、“S”形龙玉佩等国宝真容。在徐州,“到博物馆去”感受汉文化魅力,已成为文旅新风尚,而汉文化不止“活”在博物馆。

国宝“活”起来

“眼前的文物变得更立体了。”一名打卡博物馆的游客说。在龟山汉墓的数字化展厅,全息投影让游客可360度观看龟山汉墓“镇馆之宝”龟钮银印和鎏金铜熏。配合动画和音效,游客甚至能“亲手”打开香炉盖子,点上熏香。

徐州博物馆馆藏狮子山汉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

在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解密展厅、悬浮影院、5D影院等设施立体展示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面貌,每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

聚焦“博物馆如何发挥教育功能、传承历史文化”,2021年,徐州博物馆首次开设“博物馆里的延时课”。目前徐州10余所学校常态化利用延时课参观博物馆,“延时课”录播、直播课程在全国70余所学校共享。

“博物馆教育已不是博物馆面向观众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徐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徐州博物馆不断创新表达,让文物以文创、三维、动画、影视等方式,给游客多维体验和感受。

体验汉文化

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和集萃地,徐州留存544处汉文化遗址遗迹、12137件汉代可移动文物。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汉代三绝”名扬海外,其中一些文物的“烟火气”保留至今。

比如,徐州铜山区东沿村汉画像石《庖厨图》记载了2000年前的烧烤盛况:人们围坐炉火旁串着各种食材,等待着餐食烤制,与今天的烤串场景如出一辙。在彭祖伏羊节、“徐州味·旅游季”等特色美食活动中,游客有机会品味汉画像石上描绘的汉代美食。

如何让汉文化“活化”?徐州找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脉的链接点,谋划培育了“国潮汉风”品牌,举办汉文化旅游节、汉文化论坛,推出大型实景剧《大风歌》、汉韵情景剧《汉风飞扬》等。“看得见”“听得着”的文化活动推动汉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在群众间“融进去”。

近年来,年轻人掀起“汉服热”。对此,徐州持续举办全国汉服设计大赛、全国汉服模特大赛,让专业设计者和汉服文化爱好者们汇集一堂;在徐州园博园“国潮大观-汉风奇遇游园会”、徐州乐园“汉服达人打卡”等活动上,游客穿汉服逛街游览,让汉文化“穿得出”。

汉文化系列文创产品还能让汉文化“带得走”。“徐州有礼”系列文创产品、“汉风徐来Show体验”文创市集等创意,让汉文化凝聚在指间小物上,随时可带走。

走在城市的文脉上

俯拾有文化,移步皆历史。在贯穿徐州主城区南北中轴线上,集聚着户部山、回龙窝、戏马台、放鹤亭等历史遗存235处,构成徐州千年文脉的基底。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和利用好地上地下文物和人文景观资源,合力打造格局完整、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城市文脉,既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也是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徐州经济社会发展无形资产的重要举措。

为此,徐州提出打造“彭城七里”城市文脉,进一步融合博物馆与文化旅游工作,通过对老城区空间资源系统梳理,将现有历史文脉节点串珠成链。今年“五一”假期,徐州从文庙到户部山、云东印巷,“彭城七里”3.5公里的历史文化轴在假期内迎来40万人次光临。

据悉,徐州今年计划实施37个项目。在这条纵横南北的轴线上,黄楼公园环境整治,老盐店保护修缮,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建设,大同街、后井涯、项王路建筑物改造等工程实施完成后,将全面呈现徐州汉代至明代“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叠城壮观景象。

编辑:李坤晋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