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王一鸣: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将从消费端向供给端延伸

2021-02-24 11:18
来源:半月谈网

2021年1月28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与消费潜力释放》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学术机构专家、智库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王一鸣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座谈会上表示,疫情推动了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了线下场景线上化。“从去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2020年我国GDP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但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9%。”

王一鸣认为,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对释放消费潜力有重要意义。首先,数字化解决了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供需两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供需信息快捷搜索和撮合,使巨大的消费潜能释放出来;其次,数字化实现了供需时空匹配。通过错峰消费和错时消费,大幅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再次,数字化更好满足了客户需求。通过将原材料供应商、中间服务提供商等与最终销售网络连接起来,为客户创造更多定制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

后疫情时代,线下服务将逐步恢复发展,线上服务等新业态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型消费发展将为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拓展新的空间。

针对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王一鸣指出,目前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特征,就是前端消费互联网带动后端产业互联网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生活服务业数字化重心将从消费端向供给端传导,并倒逼供给端加快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条扩散覆盖,产生很多新的业务模式。比如,通过无人机配送、北斗导航、5G云端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发展,零售环节包括生鲜食品等将实现即时点对点的供给,电商直供、无人零售等零售新业态将会有更大发展。再如,对物料供给的整合力度将加大,无缝对接趋势加快,供应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进而带动全社会供应体系的协同效率大幅提升。可以预期,“十四五”时期,在供给端的产业互联网领域将会诞生一些大型平台企业。

 

从需求端到供给端、从单点到全链条,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渗透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仍存在较大差异。对此,王一鸣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不同行业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餐饮、零售、旅游等走在前列,医疗、教培、养老等领域的渗透需要加快。第二,区域间差异性依然存在。从全国各地区来看,数字化转型进程差异较大,数字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未来的增长潜力也更大;第三,难点还是在供给侧。相比较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复杂度要高得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

他建议,首先,生活服务业数字化需要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但新基建不是政府包揽,而应鼓励平台企业参与,促进新基建与终端需求更好衔接。其次,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跟制造业不同。制造业多是比较规模化的企业,有资金实力,而生活服务业市场主体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缺乏资金实力,应研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等方式支持其进行数字化建设,让更多企业加入到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来。再次,要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试点示范。如在旅游业,通过对景区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景区的智慧化服务能力。政府还可创造条件,为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应用场景。最后,需要重视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训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并将职业技术教育延伸覆盖到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

“要用全产业链视角加强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建立数据规范和标准,推动企业从物料采购、物流、加工、零售、配送和服务等业务流程全链条数字化,打通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形成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产业链生态。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服务业的整体面貌。”王一鸣总结说。

 

 

责任编辑:赵晨阳

热门推荐